相关阅读
“前几天我家五六只牛犊不好好吃草料,打了科技特派员许文兵的电话,他及时上门诊断灌了药,没两天就好了。我们周边的农牧民种植、养殖方面有啥难题第一时间就想着给科技特派员打电话。”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乌盖苏木和丰村富民养殖专业合作社侯永林很是信服地说道。
“今年我们组建起一支科技‘移动服务车队’,通过电话咨询解答、专家现场指导、科技移动服务平台3种方式解决农牧民提出的问题,尽全力满足农牧民的科技信息诉求,以‘小窗口’做好群众‘大服务’,为农牧业提质增效、农牧民增收致富添智助力。”乌拉特后旗科技服务中心主任黄芳说。
这是乌拉特后旗聚焦乡村振兴人才提升,推动专家人才、科技人员、乡土人才队伍多元发展,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的一个缩影。
(相关资料图)
今年以来,乌拉特后旗坚持以打造立体式、全要素的乡村振兴人才联动网络为目标,推动乡村振兴人才制度保障链、供应链、品牌链“三链”融合,释放以人才赋能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坚持高点谋划,建强制度保障链
乌拉特后旗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杠杆作用,制定出台“一个措施三个方案”(《乌拉特后旗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若干措施》《乌拉特后旗实施乡村振兴人才“聚力赋能”工程实施方案》《乌拉特后旗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乌拉特后旗“大学生集聚计划”实施方案》),进一步压实乡村振兴人才“聚力赋能”责任,构建起党委统筹、上下联动、分工负责的工作体系。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将乡村振兴人才“聚力赋能”工作作为绩效考核目标体系和全旗基层党组织书记大比武重要内容,推动各类人才和资源要素直达嘎查村。
坚持拓源提质,优化人才供应链
立足实际,乌拉特后旗加大嘎查村“头雁”选育力度。按照“先定村,再选人”的原则,采取自我推荐、单位推选、组织审核的程序,严把选派干部政治关、能力关、作风关,向30个嘎查村选派30名工作能力强、基层经验丰富、热爱“三农”工作的干部开展驻村工作,做到“按需定人、因人定岗”。将嘎查村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采用“政治理论+现场观摩+实践锻炼”的教学模式,完成了2023年度嘎查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全覆盖。选拔6名优秀嘎查村书记到苏木镇挂职任副镇长,提升“头雁”履职本领,激发“头雁”干事创业热情。
“我就是土生土长的广林村人,返乡后被大家推选为支部书记,今年5月,很荣幸成为全旗首批到苏木镇挂职的村书记,我深感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带领乡亲们发展村集体经济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慢慢摸索出‘党支部+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我们村的花菇种植已实现规模化、产业化,销路很好,大家干劲儿很足。”乌拉特后旗呼和温都尔镇广林村90后党支部书记杨旭介绍到。
据了解,乌拉特后旗采取双向对接措施,加大农技人员服务力度。围绕农牧业产业发展科技需求,依托“万名专家服务基层”“三服务一促进”活动,建立全旗科技特派员人才数据库,开展“你点单我服务”技术人才乡村行动。择优选拔100人组建了农技推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良种推广培育等4个科技人才服务队,定期选派对口人才到需求企业、合作社或农牧户开展服务。做到选择有所长之人、派往有所需之处,从源头上增强科技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今年1-6月份,累计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600余次,帮助解决技术难题13个,培育新型农牧经营主体88户,指导建立28个农牧业产业基地,辐射带动农牧民6213人。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组织部门立足人才牵头抓总职责,不断加大聚力赋能工作力度,着力在聚才、育才、留才上下功夫,激发乡村人才动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人才保障。”乌拉特后旗旗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晓艳说。
乌拉特后旗按照自治区“十万大学生留蒙工程”工作要求,全面实施“大学生集聚计划”,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到嘎查村任职大学生30名,进一步引导优秀年轻人才向基层流动,推动嘎查村“两委”干部队伍整体优化提升。构建“高校+企业+人才”聚才模式。围绕高山冷凉酵素白菜技术、二狼山白绒山羊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草原圈养羊技术、暴雨洪涝灾害预警指标研究等项目,先后与江南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学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培育博士科研工作站3个、科技小院3个。今年1—6月份,通过项目、产业集聚高层次人才38名,培育本土人才264人,按类别建成返乡能人库6个,转化各类涉农涉牧科技成果18项,党员任二换6月初被聘任为“第四批国家林草乡土专家”。
坚持项目带动,拓展品牌延伸链
乌拉特后旗实施“阳山手工艺匠人”培才工程。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牧户”发展模式,发挥民族手工艺传承人布德获评“河套英才”的影响力,推动非遗手工艺保护性传承和发展。今年1—6月份,投入88.6万元,新建、改扩建农牧民手工艺培训基地5个,挖掘代表性传承人84名,吸纳农牧区就业人员380余人,安置残疾人30名,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乌拉特后旗因地制宜,实施“金沙治理”聚才工程。以建设新型沙产业为核心,依托天然梭梭林资源,构建“产业+人才”的聚才模式。“乌拉特后旗在巴音前达门苏木、潮格温都尔镇、获各琦苏木建立4个万亩梭梭接种肉苁蓉基地和1个人工接种肉苁蓉项目试验基地,科技小院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对牧户接种肉苁蓉等问题进行全面的现场技术指导,助力沙产业发展。”内蒙古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科技小院专业技术人员温苏雅拉图介绍说。
“这些项目的统筹实施进一步优化了林草产业发展布局,延伸林草产业链条,探索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互促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牧民富的乡村振兴目标,让美丽乌拉特草原成为推动牧区现代化建设的最大本钱。”乌拉特后旗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苏俊说。(白杨、王富娥、李琰)
来源:乌拉特后旗委宣传部
关键词:
下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阅读
2023-08-08
2023-08-08
2023-08-08
2023-08-08
2023-08-08
2023-08-08
2023-08-08
2023-08-08
2023-08-08
2023-08-08
2023-08-08
2023-08-08
2023-08-07
2023-08-07
2023-08-07
2023-08-07
2023-08-07
2023-08-07
2023-08-07
2023-08-07
2023-08-07
2023-08-07
2023-08-07
2023-08-07
2023-08-07
2023-08-07
2023-08-07
2023-08-07
2023-08-07
2023-08-07
2021-12-02
2021-12-02
2021-12-02
2021-12-02